科創板開市兩周年
7月22日,科創50指數大幅走高,喜迎科創板開市兩周年!兩年來,科創板制度體系愈發立體,科創屬性愈發凸顯,創新動能愈發彰顯,用“硬科技”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連綿不絕地激活中國科創生產力。自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掛牌至今,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313家、融資規模達3874.38億元、市值規模達53404.97億元。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服務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21家,對應市值規模逾7000億元,服務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并購交易案例達到5家,對應交易規模合計達到7.87億元。
科創基因 硬核領跑
科創板的“硬科技”底色持續凸顯。根據Wind數據終端信息整理,當前成功上市的313家科創板公司中,呈現出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研發投入持續高企,研發人員數量不斷增多的可喜局面。
從產業結構來看,高端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三大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占比超80%。
從研發投入來看,2018年-2020年間,研發支出合計共達到277.74億元、343.91億元和422.71億元,研發支出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
從研發人員數量來看,2020年研發人員數量達到了2018年數量的240.22%。其中研發人員數量呈現高增長的趨勢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各上市公司的研發人員逐漸增加,其二是披露研發人員數量的科創板上市公司不斷增加,從2018年的137家到2020年的291家。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鼎力科技強國
開市兩年來,科創板在探索中成長、在優化中前行,圍繞培育更多具有“科技強國”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創新企業,不斷深化改革。
目前科創板IPO、再融資等制度已較為完善,未來可以從引入做市商制度、優化交易機制、創新衍生產品等角度入手,繼續提高科創板市場化程度,提升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1.2018年11月,習近平主席宣布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
習近平主席指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旨在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
2.2019年1月,證監會公布公布《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指出,要增強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包容性,著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3.2019年3月,證監會正式發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上交所發布《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等6大規則和指引
明確上市規則及相關規定,通過引入“市值”指標,與收入、凈利潤、現金流、研發投入等財務指標進行組合,設置了五套差異化科創板上市標準,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
4.2019年8月,證監會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特別規定》
科創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實施注冊制,由上交所進行審核,證監會收到上交所報送的審核意見等相關文件后,有效提升科創公司并購重組效率。
5.2020年3月,證監會發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
指引明確了科創屬性的企業的內涵和外延,提出了科創屬性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常規指標+例外條款”的結構。
6.2020年7月,證監會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即《科創板再融資辦法》
一是明確適用范圍;二是精簡優化發行條件;三是明確發行上市審核和注冊程序;四是強化信息披露要求;五是就發行價格等作出專門安排;六是強化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
7.2020年7月,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的決定》
對招股說明書引用的財務報表有效期條款進行修改,將特殊情況下發行人可申請適當延長財務報表有效期但至多不超過1個月,修改為至多不超過3個月,解決了現行財務報表有效期規定帶來的審核過程中財務報表集中過期,影響發行審核工作連續性的問題。
8.2021年4月,證監會修訂《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
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修改,是科創板一項重要制度調整,有利于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實體經濟競爭力的支持功能,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中介機構服務科創高質量發展
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成長發展必不可少的參與者,其對減少市場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提高市場透明度、安全性和運行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科創板規模逐步壯大,提升科創板掛牌企業質量,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是重中之重。
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服務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21家,對應市值規模逾7000億元。
圖片 數據來源:上交所、Wind
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服務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并購交易案例達到5家,對應交易規模合計達到7.87億元。